close

是看著自己嗎?  

『如果後者的故事才是真實,那…這一幕便是站在遠處看著那個無助的自己!~』(我自己這樣呢喃著)

看完少年Pi的奇幻漂流,我正在倒著咀嚼好電影的任何細節,尤其每一個我留在腦海裡的畫面,是它的美麗當然也是它的探討性!在電影的最後丟下了影響我選擇的關鍵;竟重新考慮自己願意相信的細節是哪一個,重新理解、編譯、解釋,就是最後的問句『這樣的話,你會選擇哪一個故事?』…我帶著立體眼鏡望著漂亮的畫面卻有著恐懼在心裡,大概是…我選擇了人性的那則故事!而我經過一夜才好好接納了自己的心情和壓力,難道睡前頭痛是反應我面對較真實的情境時所出現的症狀?

有許多網友將小說與電影交錯的分析,我尚未看過小說,甚至沒有辦法再確實的做出其中的差異,但我相信電影肯定是很有李安味,他慣用在電影裡重新表演(恕我用此一詞)人的內在及性格樣貌,情慾的詮釋總是能拿捏得宜,暗喻中帶著勾魂的手法…用抽象的表達勾出觀看著的內心和思考,選擇權交給了欣賞電影的我們,自由的去理解眼前所見的任何畫面,從推手到少年Pi的奇幻漂流都有著類似的情感表達。

倘若看完少年Pi問我應該理性的去理解人生所面對的事,科學會解決一切?還是應該在信仰中找到面對內心世界的樣貌,而用著平和的方式撫慰內心?說真的…在以前的年紀我會選擇前者,因為實事求是嘛~任何事情都有前因後果的,怎麼可能少了理性而多了感性ㄟ!但,不曉得是不是人老了,人生的經歷又多了一些些,太多科學的理性往往會壓毀內心快要崩毀的地方,於是祈求許多感性能夠說服自己的不安與無助,更多了是夢想想要佔滿真實,如果可以…感性將摧毀理性~但我相信這樣的我可想而知的,是我有越來越多自欺欺人的想法,把太多真實、醜陋、險惡、可怕的等等負面的樣子一再的美化、一再的包裝。

 

誰說世上只能保留最偽善的樣貌,卻無法包容最極端險惡的氛圍?(我這樣問著自己,也問著和我一起共存的人們)

 

從電影開端的蜥蜴生死對比,和最後放下了卻忘了道別那邪惡的自己,不都是共生存的道理!我想…Pi父親在餐桌中所說的那段話『選擇相信理性不如相信科學…。』是有很深的見解…一切回到了需要面對真實的人生,科學的確會比感性更為踏實,然而感性則是在危難或安逸時最佳的心靈寄託,將生命交給科學、將心靈寄予感性…像人生裡共存的是非、善惡、生死一樣,那不衝突卻又能有所獲…我相信這便是“生命”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Wan 的頭像
    Wan

    ::: Hear something?? :::

    W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