『蝴蝶效應』總會讓我想起了在N年前和某位A主管因使用公司網路的頻寬問題而小有爭執後,他將我的信再轉給“更大”的B主管,那位B主管便寫了信給我…大致上的內容是說:『A主管是基於職務上的職責提醒使用網路的事項,雖然帶有警告意味是不對的,但是相信如果不加以說明,那日後會有“蝴蝶效應”。』

語末的四個字『蝴蝶效應』,在當時的我並不是放在「社會學」解釋它,我腦門裡僅僅將它擺放在「通常」用在天氣、單一系統或一個群聚中的簡易變化,白話的說就是…在我無知的當時,我不認為「蝴蝶效應」會因為中區使用網路而造成北區網路癱瘓,畢竟網路是切割開來的,臺中塞得要死的網段那也只影響臺中工作的伙伴,而無關身處於臺北的工作伙伴。

 

--- 

蝴蝶效應是指在一個動力系統中,初始條件下微小的變化能帶動整個系統的長期的巨大的連鎖反應,是一種混沌的現象。「蝴蝶效應」在混沌學中也常出現。

蝴蝶效應通常用於天氣、股票市場等在一定時段難以預測的比較複雜的系統中。如果這個差異越來越大,那這個差距就會形成很大的破壞力。為什麼天氣或者是股票市場會有不可預測的自然災害和崩盤。

蝴蝶效應在社會學界用來說明:一個壞的微小的機制,如果不加以及時地引導、調節,會給社會帶來非常大的危害,戲稱為「龍捲風」或「風暴 」;一個好的微小的機制,只要正確指引,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,將會產生轟動效應,或稱為「革命」。

蝴蝶效應在心理學方面的應用:蝴蝶效應指一件表面上看來毫無關係、非常微小的事情,可能帶來巨大的改變。此效應說明,事物發展的結果,對初始條件具有極為敏感的依賴性,初始條件的極小偏差,將會引起結果的極大差異。當一個人小時候受到微小的心理刺激,長大後這個刺激會被放大,電影《蝴蝶效應》中作了精彩詮釋。

--- 上述文字摘取自 維基百科《蝴蝶效應》

 

 

就在前幾日的某個機會,我又查起了「蝴蝶效應」這四個字,看到維基百科細寫著用途,看到「社會學」、「心理學」將『蝴蝶效應』再次細微的解釋並應用,我竟有一種被雷打到的感覺 (笑),雖然還是帶點氣憤的心情看到解釋,畢竟「我」的行為用這四個字重新解譯,「我」即是可能成為「革命」或「一種偏差」!(咳咳)

原來,轉個彎指責是這麼有殺傷力的,尤其是在多年以後竟讓人有種想飆髒話的感覺!

 

只是這樣的N年之後的體察,也算是“蝴蝶效應”的一種,我得好好牢記了這種被拿著軟棒子毆打的情境,表面上毫無知覺骨子裡卻已經遍體麟傷~
(茶)…到底是我腦門子已經被注入了“社會學”或“心理學”很刻板的印象?還是這真的是一種心理學上的“蝴蝶效應”讓我對相關人等無限放大負面的字眼?!妳呀、他呀、那個誰呀!…都是令人久久不會忘記也不會釋然的曾經呀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